植保課堂|細菌性病害:番茄細菌性髓部壞死
作者:
來源:
瀏覽次數(shù):
日期:
2025-07-31 08:50:53.014
番茄細菌性髓部壞死是由皺紋假單胞細菌(Pseudomonas corrugata)引起的系統(tǒng)性侵染病害,保護地栽培環(huán)境比露天栽培發(fā)病重,尤其在冬季高濕條件下易爆發(fā),可導致植株萎蔫、髓腔腐爛,甚至絕產(chǎn)。以下是其關鍵特征及綜合防治要點:
由皺紋假單胞細菌(Pseudomonas corrugata),革蘭氏陰性桿菌,屬非熒光假單胞菌,具多根極生鞭毛;
·濕環(huán)境:棚內通風不良、連陰天或澆水后濕度>80%,細菌繁殖加速。
·傷口侵入:整枝打杈、移栽擠壓或打葉留下的傷口是主要侵染通道(陰天操作時風險更高)。
·植株徒長:氮肥過量導致莖稈柔嫩、含水量高,傷口愈合慢,髓部更易被細菌擴散。
·土壤與連作:病殘體在土壤越冬,連作地、排水不良地塊發(fā)病重。

1.初期癥狀:
·中上部葉片失水萎蔫,嫩葉褪綠,莖表面出現(xiàn)白色凸起的不定根(瘤狀“小疙瘩”)。
·整枝傷口處可見髓部暗褐色病變,縱剖莖稈髓部變褐,但表皮可能完好。

2.后期癥狀:
莖稈表皮呈褐色水浸狀腐爛,髓部壞死中空并向上下蔓延,維管束褐變。濕度大時,菌膿從不定根或傷口溢出(區(qū)別于潰瘍?。?,植株整體枯死。

·控濕管理:通風排濕貫穿全程,避免濕度>80%持續(xù)超4小時。
·健株栽培:苗期噴施多肽氨基酸提高植物抵抗力,坐果后增施磷鉀肥,莖高40cm時控水控溫;若番茄出現(xiàn)徒長情況,適當噴施藥劑進控旺。
·減少傷口感染:整枝打杈選晴天午后(避開高濕時段),打葉時留0.5~1cm殘柄助愈合,建議統(tǒng)一時間打葉,且在打葉后及時噴施加收米300倍或春鮮750倍進行傷口消毒;
·輪作清園:與非茄科作物(如豆類)輪作2~3年,病株殘體及時移除焚燒。

預防期:連續(xù)濕度時間較長前(如:澆水前或連續(xù)的陰天)噴藥保護;整枝后2小時內噴藥消毒傷口,可選用加收米300倍/春鮮750倍。
發(fā)病初期:噴霧+灌根結合(需選擇有內吸性的藥劑進行),推薦葉面噴霧加收米300倍/春鮮750倍;灌根使用加收米500倍+加瑞農(nóng)600倍/春鮮750倍。
注:苗期至坐果期是防控窗口期,出現(xiàn)髓部壞死再治難挽回,因此番茄細菌性髓部壞死以早期預防為主。
江門植保|服務農(nóng)業(yè),造福農(nóng)民
企業(yè)愿景丨致力成為一流的作物護理專家
合作|瑞士先正達、日本北興化學等
制作|江門植保市場部
上一篇:
上一篇:
頁面版權所有 ? 江門市植保有限公司 粵ICP備17009798號